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建设校际协作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10月21日—23日,亚洲中文精品乱码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1+N”引航计划研修班在泉州举行,来自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和中学的60多名思政课教师参加研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本次研修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研修为期3天,研修内容分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观摩、实践现场教学三大模块。首场讲座由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庄锡福主讲。庄锡福教授以《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漫谈:从泉州申遗成功谈起》为题,从闽台文化海洋性特征的表现形态、闽台文化虽具海洋性特征却不离华夏文化的根基、闽台文化具海洋性特征而不失华夏文化根基的原因等三个方面系统性地分析和展现了泉州作为“宋元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地位,对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精辟阐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题,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创新经验,就泉州古港的诞生、回眸泉州申遗之路、泉州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泉州世遗的文化价值及打卡攻略等方面与各位老师进行深入交流,激发了老师们的兴趣和思考。
在示范教学观摩模块,晋江一中高级教师、泉州市教学名师、晋江市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郑晓东为研修教师带来了以《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题的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课的示范教学。示范课上,郑晓东老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的当代价值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性和包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郑晓东还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体现中国人民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治国理政思想智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运用的具体体现。他授课思路清晰、旁征博引,语言精练、深入浅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获得了研修教师们的阵阵好评。亚洲中文精品乱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戴美玲主讲了以《改革开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的“改革开放史”课的示范教学。戴美玲副教授主要从改革开放前后传统文化观的演变、新时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历史时间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位老师还分享了各自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验与做法,引起了在座研修老师们的深深共鸣。
全体研修教师还在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黄明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元寺、九日山、洛阳桥等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黄明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研修教师在参观泉州世遗遗址及展陈时,更加深刻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及精神内涵所在。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宣传部)